|
|||
國名 |
地區(qū) |
首都 |
官方語言 |
牙買加 |
加勒比海地區(qū) |
金斯敦 |
英語 |
英文全稱 |
縮寫 |
主要貨幣 |
國際電話區(qū)號 |
Jamaica |
JAM |
牙買加元 |
876 |
|
|||
所屬國際或地區(qū)組織 |
|||
加勒比共同體(Caribbean Community) 加勒比國家聯(lián)盟(Association of Caribbean States) 加勒比旅游組織(Caribbean Tourism Organization)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(Comunidad de Estados Latinoamericanos y Caribeños) 小島嶼國家聯(lián)盟(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,AOSIS) 小島嶼發(fā)展中國家(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,SIDS) |
|||
|
|||
簡介 |
|||
全島東西長234公里,南北寬82公里,領土面積11420平方公里,其中陸地面積10991平方公里,是加勒比海中僅次于古巴和海地島的第三大島。 牙買加是加勒比海地區(qū)最大的英語國家,數(shù)世紀以來,一直是世界主要貿(mào)易和航運的轉運中心之一。地處加勒比中心的牙買加,以其發(fā)達的文化藝術、無與倫比的自然景觀以及熱情友善的人民而著稱于世。牙買加文化融合了非洲的粗獷豪放、西班牙的雍容華麗、英國的紳士風度和中國、印度的神秘美感,孕育出了熱情洋溢、多民族融合的國民。牙買加還作為藍山咖啡的原產(chǎn)地和雷擊音樂的發(fā)祥地而馳名世界。 |
|||
|
|||
歷史沿革 |
|||
牙買加原指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。牙買加(Jamaica),源自失掉原意的阿拉瓦克語“克塞馬卡”,語意為“泉水之島”或“林水之鄉(xiāng)”。 1494年哥倫布來到此地,1509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,改名圣地亞哥(Santiago)。 從16世紀后期開始,牙買加多次遭到來自法國、英格蘭、荷蘭等國的海盜襲擊。1655年被英國占領。 1670年,按照馬德里條約,西班牙正式將牙買加等地割讓給英國,1866年成為英直轄殖民地。 1958年,牙買加加入了西印度聯(lián)邦,但是在1961年,選民否決了聯(lián)盟條約,導致了牙買加的退出。 1962年8月6日宣告獨立,為英聯(lián)邦成員國。 |
|||
|
|||
地理位置 |
|||
牙買加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,地處北緯17.42度至18.31度,西經(jīng)76.11度至78.22度。東隔牙買加海峽與海地相望,距離161公里,北距古巴145公里。 |
|||
|
|||
資源 |
|||
牙買加鋁礬土資源豐富,儲量居世界第四位,約25億噸,其中可開采量15億噸,年產(chǎn)鋁礬土約1000萬噸。其他礦藏有鈷、銅、鐵、鉛、鋅和石膏等。森林面積26.5萬公頃,約占國土面積的25%。 |
|||
|
|||
經(jīng)濟 |
|||
旅游業(yè)、礦業(yè)、農(nóng)業(yè)和新興的信息技術服務業(yè)是牙國民經(jīng)濟支柱。以旅游業(yè)為核心的服務業(yè)收入占牙GDP總值的60%以上。 【工業(yè)】 鋁礬土的開采冶煉是最重要的工業(yè)部門,此外還有食品加工、飲料、卷煙、金屬制品、電子設備、建筑材料、化學制品和紡織服裝等工業(yè)。 【農(nóng)牧漁業(yè)】 具有悠久的農(nóng)業(yè)傳統(tǒng)。全國耕地面積約27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為20%。主要種植甘蔗和香蕉,其他還有可可、咖啡和紅胡椒等。 【旅游業(yè)】 重要經(jīng)濟部門,主要外匯來源。近年來旅游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。游客主要來自美國、歐洲和加拿大。 |
|||
|
|||
交通 |
|||
【公路】公路總長17925公里,約4991公里為柏油路面,其中786公里為一級公路。全島公路四通八達,是世界上公路網(wǎng)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。 【鐵路】鐵路總長339公里。1992年起停止客運,現(xiàn)尚在運行的鐵路連接鋁釩土礦和港口,主要用于運輸鋁礬土和氧化鋁。 【空運】牙買加有2個國際機場,分別為首都金斯敦的諾曼•曼利國際機場和蒙特哥貝市的唐納德•薩格斯特國際機場。牙買加航空公司有飛往北美、歐洲和加勒比國家的航線。中國赴牙買加沒有直航,可經(jīng)美洲或歐洲中轉,通常中轉地為美國紐約、加拿大多倫多、德國法蘭克福。除途經(jīng)法蘭克福不須辦理中轉簽證外,中轉其他國家均須辦理中轉簽證。 【水運】牙買加沿海有13個港口。金斯敦為世界第七大天然港,占地25公頃,是加勒比海主要的中轉站,有現(xiàn)代化的集裝箱碼頭和倉庫,每年吞吐能力為150萬個標準集裝箱。 |
|||
|
|||
對外政策 |
|||
奉行獨立、不結盟的外交政策。主張國家主權平等、互不干涉內政、促進國際合作;主張在聯(lián)合國的框架內解決國際爭端,反對使用武力。維護國家主權、吸引外資和游客、開拓國際市場,是其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標。積極發(fā)展同加勒比國家的團結與合作,優(yōu)先發(fā)展與美國等西方主要發(fā)達國家關系,努力發(fā)展與拉美、亞洲、非洲等發(fā)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。在國際和多邊事務領域表現(xiàn)活躍,曾分別兩度當選聯(lián)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和77國集團主席。 近年來,牙買加以加勒比地區(qū)政治龍頭自居,積極在國際社會發(fā)聲,提升國際地位和形象。牙買加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,牙買加總督由總理向英國女王建議提名后由英女王任命。總督的職能是禮儀性的,行政權力實際掌握在由總理領導的內閣手中。 |
|||
|
|||
與中國往來 |
|||
1972年11月21日中、牙兩國建交。1973年3月中國在牙買加設立大使館,2005年7月牙買加在北京設立大使館。 2013年6月,習近平主席在訪問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期間同牙買加總理辛普森•米勒舉行雙邊會晤。8月,牙買加總理辛普森•米勒正式訪華。 牙買加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(jīng)濟地位,是中國在加勒比英語國家中最大的貿(mào)易伙伴之一。 |
|||
|
|||
海洋領域合作 |
|||
2014年6月13日,時任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應邀訪問了牙買加水利、國土、環(huán)境與氣候變化部。雙方就加強中牙海洋領域合作達成多項共識。其間,劉賜貴、中國駐牙買加大使董曉軍與羅伯特•皮克斯基爾部長和伊萬•黑勒斯常秘共同為中國—牙買加海洋環(huán)境聯(lián)合觀測站揭牌,并見證簽署了《中國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與牙買加氣象局海洋領域合作協(xié)議》。 |
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(wǎng)絡或者報刊雜志,如有不妥請立即與我們聯(lián)系,并將具體鏈接發(fā)給我們,我們將酌情刪改,謝謝!